2020考研政治:史纲各章节核心考点整理(四)

2019/10/18 11:10:41 来源: 网络
分享:

  2020考研已到最后倒计时时刻,考生们要把握好心态,积极的备考复习。史纲作为考研政治的一部分,需要考生们掌握章节核心考点,今天海天考研网为大家整理了史纲部分各个章节的核心考点,希望对考生们的复习有帮助。

  史纲第七章

  本章内容:讲述了抗日战争之后到新中国建立期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并最终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同时为建立新中国做了一系列准备。本章包括四个部分:

  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注意事项:难度不大,内容比较多,主要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内容,考生需要理解记忆两个中国命运,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经验。考查方式:选择题,分析题

  一、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1.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

  战后世界政治形势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原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2.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3.全面内战爆发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4.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

  中国共产党清醒地估计了国内外形势,坚决认定,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5.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为了打退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军事进攻,中共中央指出,在政治上,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人,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军事上,必须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

  6.两个中国之命运

  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他们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实际上,,中国人民可选择的方案只有两种,即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和人民共和国。

  二、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1.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根据中共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于1947年6月30日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为西路,挺进豫西。

  2.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标志着中国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3.从《五四指示》到《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这就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4.土地改革运动的热潮

  土地制度改革,是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

  5.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

  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也迅速地发展起来,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6.学生运动的高涨

  1945年年底,昆明学生发动了以“反对内战,争取自由”为主要口号的一二.一运动。1947年5月20日,南京、北平等地爆发了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史称五二0运动)。

  7.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

  1946年6月23日,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下关惨案。1947年2月28日,台湾省台北市人民为反抗国民党当局的暴政、抗议反动军警屠杀市民,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

  三、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1.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中国各民主党派的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

  2.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抗日战争胜利后,某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物曾经鼓吹“中间路线”。中间路线的鼓吹者主张在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在经济上,“应当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绝大多数人,经过实践的教育,确认了中国共产党关于通过建立人民共和国、走向社会主义的政治主张的正确性。

  四、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1.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在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军委的领导和指挥下,在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援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2.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

  由于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了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3.筹建新中国

  1949年3月,在中国人民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作了报告。主要内容有:

  ①提出了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方针。

  ②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③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④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明确指出,历史的经验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4.人民政协会议的召开与《共同纲领》的制定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

  《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人民政协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5.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中国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赢得胜利,同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6.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史纲第八章

  本章内容: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系列工作,完成了一化三改,最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本章包括三个部分: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2.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3.由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注意事项:难度不大,这部分的内容和毛中特的毛思部分有交叉,考生在复习这部分的时候要结合毛中特的内容来复习。考生需要理解记忆新中国建国之初面临的问题,“一化三改”的相关内容。

  考查方式:选择题,分析题

  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

  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

  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

  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2.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许多严重的困难和一些紧迫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解放全中国的任务还没有完全结束;第二,中国的经济十分落后。第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企图通过实行强硬的对华政策,第四,中国共产党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

  3.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首先,在军事上,人民解放军继续追剿国民党的军事力量;

  其次,1950年至1953年春,在新解放区进行土改。

  4.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1950年6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当尸时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要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5.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1951年年底到195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党政军机关开展“三反”运动。

  6.抗美援朝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抗击美国侵略者的正义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的军威,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范例。

  7.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三年,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已经开始实行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第二,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第三,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二、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1.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即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而奋斗,被突出地提上了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

  第一,提出国家工业化的任务。第二,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1953年12月,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了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3.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条件

  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三、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1.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方面要求把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基本任务,另一方面又要求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2.农业合作化任务的提出

  党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伤农民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但是要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

  3.农业合作化的基本方针

  中共中央总结互助合作运动的经验,概括提出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几种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

  第一是互助组,这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

  第二是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

  第三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4.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和基本完成

  到1956年年底,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

  到1956年年底,手工业的合作化也基本完成了。

  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对资本主义工商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要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并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赎买政策。

  它有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的区别。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公私合营。

  1956年年底,都走,上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道路。

  6.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及其意义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这表明我国已经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得到了全面的确立。

  7.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自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但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这就决定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会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特征。2017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也是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2024考研人数已公布,达438w,考研热度依旧火热!如何备战2025考研?哪个考研专业适合自己?在职考生如何备考?考研知识点繁多,择校困难大,和海天考研咨询老师聊一聊。网课面授多项选,专业辅导1对1全年集训随时学!

中间广告图.jpg

活动专题